七彩的云南蓝色的光:聚焦实战练真功

转载昭通119
南边云下

是各族儿女守望生息的家园

西南之极

是消防救援队员日夜驻守的故乡

 

 
 

 

39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,高峻的山岭、奔腾的大河、繁华的城市,耸峙纵横、延绵铺陈;35天火热的征程中,16支英雄的战队,98名灭火的勇士、抢险的尖兵,集合点兵、结营集训!

从秋城昭通到春城昆明,从天光破晓到万籁俱寂,从漫天风雪到繁花似锦,顶酷暑、沐冰霜、攀高峰、渡险滩,汗水载轻舟,热血熔险阻,突出实战、突出实训、突出实效,圆满完成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初中级指挥员专业化培训任务。

 
 

 

 

党委着眼短板整体设计:长短结合系统推进结果运用三年“三长”聚焦实战。

 

总队党委高度重视作战训练安全工作,专门研究审定专业能力建设整体培训方案。

注重长短结合,下决心用三年时间作整体设计,分年度制定“三长”年度培训目标,下决心每年投入1000万元保障专业化培训工作。

注重系统推进,通过“一年三训、一抓三年”,全面普及灭火救援专业化技能,确保高质量实现消防救援局提出“全部过一遍、训一遍、考一遍”的目标要求。

注重结果运用,专门明确把年度培训结果与干部、消防员年度考核、奖励、晋升以及选拔任用挂钩,对年度培训不合格的一律回炉重训,与省人社厅积极对接联系,建立绳索、水域、城市搜救等特殊专业的认证考评机制,把培训结果纳入人社部门职业资质体系,稳步实现持证救援、专业救援。

 
 

聚焦实战革新内容

 

实战面对什么情景,课程设置什么内容,一切以实用为准绳。

我们瞄准国际前沿的应急救援体系,科学设置灭火救援、地震救援、车祸救援、绳索救援、院前急救5大模块62个科目,注重实战环境下的综合救援能力。培训科目突出实战需求,培训科目突出实景复现,培训科目突出实操实考。

认真汲取近年来作战伤亡事故教训,针对消防员识别火场危险能力不足、安全稳固技术不掌握、绳索救援技术薄弱的突出问题,设置了火场内攻、地震救援、车祸救助、绳索救生和院前急救5个专业模块,邀请ISARA国际搜救联盟、红十字会救援队等师资团队组训指导,着力解决火场内攻伤亡大、城市搜救不专业、被困人员二次伤害高等问题,确实做到“缺什么补什么、干什么练什么”。

 

 

真烟真火淬炼真功

 

战场是什么形态,课堂设置什么场景,构建实景锻造队伍。

我们利用集装箱研制消防燃烧柜,使用固体可燃物真实还原轰燃、回燃、滚燃等极端火灾现象和火场烟气蔓延形式,探究火灾及烟气发生发展规律和极端火灾现象特点,把“实景练”与“体验学”紧密结合起来,有效提升了参训指挥员识险、避险和处险能力。

把课堂搬到训练场上,35天培训只安排1天理论课,实操内容占到97%。自己动手制作燃烧柜和燃烧楼,摒弃传统燃气型火灾模拟方法,以A级标准燃烧木垛为燃料,真实还原火场烟气的闪燃、爆燃场景,率先突破了火场回燃、轰燃复现的技术难题,参训人员在近1200℃烟气环境中开展读烟识火、水枪射流、紧急救助等实战训练。用110辆报废车辆、45吨建筑废墟,最大限度还原实战场景,参训人员在建筑废墟、百米高空进行破拆作业、绳索转换、人员固定转运等实操训练,在坍塌缝隙感受压迫窒息,真正是在烈焰浓烟、噪音烟尘、百米高空等恶劣环境中淬炼本领。

 
 

边训边测科学谋战

 

战场需要什么标准,测评制定什么指标,为实战提供数据支撑。

我们坚持“用实事说话”,对个人防护装备耐受温度、水枪射流、门控技术、排烟等8项技战术实战效能测试,将测试情况与实战教学相结合。利用燃烧楼、燃烧柜和真实火场复现技术,对水枪射流,直接、间接进攻,烟气控制和冷却,水枪自保等9类32项灭火救援新技术、新战法进行验证测试,获得了回燃、轰燃形成的温度条件以及不同射流抑制烟气爆燃技术等20项关键数据,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高效、安全的建筑火灾扑救技术方法。

 

回归战位以“兵”练

 

THE MEANING OF LIFE

一颗星四颗星,赴汤蹈火见初心,指挥长指挥员人人都是战斗员。

全省16个支队副支队长(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)、80名基层队站指挥员和总队战训处人员共98名参训骨干穿上战斗服、重回“兵位”,全脱产35天集中训练,顺利完成了62个科目的训练与考核。

支队领导、处室科室长、特勤站和队站干部百余人,不讲职务、不论岁数,全部回到“兵”之初,去呼吸烟火味,去扛拉梯提水带,去冲锋去奔跑,在真学实训中重塑重造、回归战位。

从年龄最大的46岁二级指挥员到年龄最小的22岁新入职干部,35天里无一人请假,训练场上常常是灯火通明,很多同志睡在训练场上,参训人员不讲职务、不论岁数,同吃同住同训练同比拼,自觉以普通一“兵”的身份,回归“战位”、锻造“战力”。副支队长们深情感慨,通过参加此次培训在呛人的浓烟、炙烤的真火、冻人的风雪中增长了见识、提升了能力、触动了灵魂,在烈火浓烟和摸爬滚打中深切感受到了如山使命和本领恐慌,真切感受到了一线消防员的艰辛和不易。35天的脱产培训化为一堂生动思想政治实践课,使每名学员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,感受到了真火与真情的碰撞,立起了实战实训、爱训精武、热爱一线、体恤基层的练兵标杆。

 

 

 

聚焦打赢以“精”练

 

教员配到班,师傅带个人,享受一对一的贴心“教辅”。

我们全程施行“小班制”和“讲解、示范、体验、训练、考核”全流程教学模式,实施“主讲教员负责制”和“辅助教员跟踪制”,精准把控教学流程,坚决保障教学质量,创新“打卡式”训法,完整记录训练内容、训练次数、操作流程,坚持“通关式”考核,做到培训一项,考核一项,逐人逐科对号销账,通过方可学习下一科目,不通过当即淘汰纳入下期培训“回炉”重考,通过实打实地培训,实现了观念转变、训练转型、能力升级。

 

 

 

 

真训实干以“专”练

 

THE MEANING OF LIFE

国家队主力军,专业;全灾种大应急,专业。

我们采取“授课、讲解、示范、体验、训练”全流程教学模式,实操训练占到95%,基础理论结合真实场景,救援与被救援相互体验,实验数据结合真实场景,练识险避险、练打法操法、练班组协同,着力提升参训指挥员作战指挥的专业思维和职业思维。

固化经验,改进提升,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培训流程,完善训练设施及保障机制,有计划、分步骤、分层级持续开展好培训实训,力争通过3年努力,建立起功能覆盖全省的三级特灾救援专业队伍,用全新的模式、全新的理念推进消防救援专业化、职业化进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 
 

注重培养“教练员”,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,把队员磨炼成教员,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。

 

我们打破学员“只练不说”的固有模式,操作流程交替讲解,班组科目方案现场拟定,操课后复盘总结,提升参训学员组训能力和现场作战指挥短板。通过集训培养教练员,回归队站后组织教学,带动整支队伍整体提升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
用好考核“指挥棒”,训练结果通过考核评价,考核成绩通过实战检验。

 

 

我们叫响训练场上降标准,实战场上就要打败仗的口号,树起训练考核从难从严的鲜明导向

细化考核指标,优化考核科目,统一标准方法,确保考核结果客观真实反映参考学员学习情况,科学衡量参考人员能力素质。坚持通关式考核,做到培训一项,考核一项,通过方可继续,不通过当即淘汰并全省并纳入绩效考核扣分。

 

 

 

 
 
 

推动任职“资格证”,持证上岗,专业救援,用资质实现人与岗位的有机结合。

 

我们结合本次培训建立完善消防救援人员从业能力考评体系,完善考评认证机制,进一步强化培训结果运用,推动地方人社部门建立山岳救援、水域救援、灭火救援、车辆救援从业资格证,稳步推动灭火救援向专业救援转型。

 

 

 

 

 
 

 

总队党委着眼短板系统谋划,做好培训整体设计;灭火救援指挥部实战导向实训实练,用真火实景淬炼本领;全省队伍边教边测教学相长,用培训成果支撑实战革新。

山再高,往上攀,总能登顶

路再长,走下去,定能到达

如今,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初中级指挥员专业化培训圆满结业,大家把丰硕的成果装进行囊,带着组织沉甸甸的期许归队。

每个人都肩负使命、每个人都承担任务,去推动作战指挥力量体系建设,去引领作战指挥能力提升,坚决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:

时刻听从党和人民召唤,保持枕戈待旦、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,练就科学高效、专业精准的过硬本领,发扬英勇顽强、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,刀山敢上,火海敢闯,召之即来,战之必胜。

 
 

 

撰稿 | 作战训练处
视频 | 曹国镭
编辑|罗   雪
微信号|昭通消防119
新浪微博|昭通消防
2022/04/06
网站首页    公告信息    七彩的云南蓝色的光:聚焦实战练真功